2024-04-19 12:15:33 文章编号:14 最新资讯

误区一:举重会让孩子变矮

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能训练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清正表示,这是大家对举重的一个普遍认识误区。研究表明,举重运动员普遍看起来个子都不高,是因为竞技体育选材的原因,而不是练习举重导致的。个子越高,做功距离越长,克服重力做功需要的力越大,因此个子相对较矮的运动员更适合举重。

误区二:力量训练不利于孩子长高

李清正明确否定这种说法,并强调青少年一定要加强力量训练。世界卫生组织及《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》建议,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 60 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、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。

力量训练有助于:

  • 加强骨骼坚固度
  • 提高心血管、呼吸系统机能
它也是进行许多运动项目锻炼的基础。

举重是一种技术类项目

李清正指出,举重并不是单纯的力量项目,它以力量为基础,对技术要求很高。掌握正确的举重动作,有利于青少年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,对错误姿态的调整也有很好的作用。

力量训练不等于举重

力量训练的范围非常广泛,弹力带、沙袋、哑铃甚至瓶装矿泉水都可以作为小器械,还可以进行简单的自重锻炼,比如俯卧撑、蹲起、弓步走、平板支撑等。

力量训练的注意事项

虽然儿童青少年处于成长阶段,具有适应运动活动的能力,但力量训练要注意掌握正确的训练方式:

  • 适宜的训练促进身体发育及力量增长
  • 过大的负荷练习容易引起关节受伤、抑制骨骼生长
  • 力量训练应与速度、耐力、柔韧、灵敏等素质训练相结合
  • 注意运动前的动作准备和运动后的恢复,避免疲劳累积

中老年人也需要力量训练

很多中老年人膝关节痛是因为力量不足,可以通过增加力量、减轻体重来减轻膝关节负荷。

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推荐

  • 靠墙静蹲:提高大腿肌肉的力量
  • 平板支撑:锻炼核心力量

注意:平板支撑动作不宜长时间进行,应与动态平板支撑交替进行,效果更好更全面。


职场中,如何良好地运用批判性思维?

避免进入认识误区认知偏见思维陷阱和批判性思维

批判性思维是指独立思考和评估观点、信息和证据的能力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职场中的问题,并做出更好的决策。以下是一些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建议:

幻主简历:如果你觉得内容对你有所帮助,帮我们点点赞哈,谢谢啦~

怎样培养批判性思维?

批判性思维不是反驳别人、抬杠、挑刺,而是批判自己的想法,经常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反思一下说,比如:我刚刚这样想够不够公正、够不够深刻、有没有逻辑等等。

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批判性思维,因为我们存在思维的局限,习惯只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去认识事物,随着惯性行事。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点就是“懒”,能够用惯性就用惯性,能够不思考就尽量不思考。

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向自己或他人提问,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。

1、清晰性。当你在分析或讨论问题的时候,首先要知道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,清晰不清晰,把事情界定清楚。你可以问问自己或他人:你能详细阐述吗?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?

2、准确性。当你听或看到一个信息时(比如新闻),你可以问问自己:这个事情是真的吗,它有没有数据、事实、案例等的支撑?有进一步的细节吗?能否更具体详细一些呢?

3、关联性。当你评价一个人的时候,或者探讨一个问题的时候,要考虑事情的关联性。可以问问自己或他人:那些事情跟这个问题有关联吗,是如何关联在一起的?那些事情对问题的影响是什么?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哪些关键行动?

4、逻辑性。比如当你想表达某一观点的时候,为了避免自己说得一团糟,可以问问自己: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一起讲得通吗?这一节和后面一节能衔接吗?我所说的与相关的事实相吻合吗?

5、重要性。我们经常会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,所以在面对问题、讨论问题、处理问题的时候,可以先问问自己:我需要聚焦的主要问题是什么?这些事情中哪些才是较为重要的?

6、公平性。平时为人处世时,要习惯性地问问自己:在这个情境中,我的思维或行为公正吗?我有没有带有主观偏见行事?我的观点、假设有证据支持吗?

7、避免浅层思维。生活中,很多人思考或处理问题,其思维往往停留在浅层。我们要懂得通过一些问题引导自己深入思考,比如: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个问题的产生?这个问题的某些复杂性是什么?我们需要处理的一些困难是什么?

8、思维的广度。在面对问题、思考问题的时候,可以问问自己:我是否需要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?我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处理它?这个事情对我以后会更好?

除了上述的这些技巧,还需要不断向大脑输入知识。

无论是思考,还是思维,都依赖于你的各种基础知识,没有底层知识,你的思考大多只能篇浮以表面。思维能力差,其主要原因是见识少、知识积累不够、视野窄,所以平时要多读书学习,读书本身这个活动其实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练习。

读书是增长知识较为简单、广泛、且系统的方法。我自己也是比较喜欢读书的,在阅读积累方面,我比较推荐快速阅读的,合理运用快速阅读法对提高输入知识的效率是很有帮助的(快速阅读的学习可以参考我学习过的“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”)。我自己在阅读、学习之后,会借助写作的方式来整理思维,强化理解,让各种知识融会贯通,逐步升级自己的思维。

偏见是如何产生的?如何避免?

偏见产生和避免如下:

1、偏见的产生

来首先是获取信息方面的问题。主要有获取信息不全面、获的信息中的偏见影响自己。比如我们身边的某些“地域黑”,谈到安徽就想到上世纪在外乞讨的安徽人等,这些都是一些对事实一知半解的,片面的看法,因为他们都没有全面的了解过,更多的只是人云亦云的盲从。

其次是论证的过程。是应用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。从获取信息到自己的观点应当是一个合理的逻辑推理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的差错可能会出现造成最终结果的差错。

最后是情感等心理因素。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认知、思维。这种影响可能会很大。有很多程度当心理因素稳定后,偏见也会相应稳定下来的。偏见是每个人、每个集体都具有的。我们需要明确自己有偏见,并且不断反思自己。在表达自己的观点,应特别注意的标志性词语。

2、偏见的避免

首先是社会化。通过对社会化过程的控制可以减少或消除偏见,尤其注意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影响。

其次是受教育水平。接受的教育越多,人们的偏见将越少。

接着是直接接触。接触假设认为,在某些条件下,对立团体之间的直接接触能够减少他们之间存在的偏见。

最后是自我检控。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偏见时,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检控也可以减少偏见。

偏见的含义:

偏见是对某一个人或团体所持有的一种不公平、不合理的消极否定的态度。由于偏见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态度,因而也包括态度的三个成分:认知、情感和意向。

其与态度的认知成分相对应的是刻板印象(stereotype),它代表着人们对其他团体的成员所持的共有信念。偏见(prejudice)则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,它对别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之上,而不是认识上。

从这一点来看,偏见既不合逻辑,也不合情理,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,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。


相关标签: 避免进入认识误区思维陷阱和批判性思维技巧认知偏见